本报讯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国家中医药局近日联合发布的《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计划》)提出,我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将开展为期三年的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,进一步健全政府监管、机构自治、行业参与、社会监督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多元共治机制,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精细化、科学化、规范化程度,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,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,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。
《行动计划》提出了包括基础质量安全管理、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维度在内的28项具体措施。
在基础质量安全管理方面,着力加强急诊、门诊、日间、手术、患者随访等薄弱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。在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方面,围绕日常诊疗行为、患者评估、合理用药、护理服务等10个方面进行部署,指导医疗机构提升全诊疗流程的质量安全。在织密质量管理网络、完善工作机制方面,将探索建立“以质为先”的绩效管理机制,督促指导医疗机构落实相关工作要求。
此次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还设立了5个专项行动,包括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、“破壁”行动、病历内涵质量提升行动、患者安全专项行动、“织网”行动,就手术质量安全管理、建立“以疾病为链条”的诊疗模式、病历内涵质量、患者安全管理、质控组织体系建设等5个方面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目标。
《行动计划》要求,到2025年末,我国应设置完成不少于60个专业的国家级质控中心、10个中医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、1800个省级质控中心、300个省级中医质控中心、1.8万个地市级质控中心、1800个地市级中医质控中心。质控工作逐步覆盖住院、日间、门(急)诊等全诊疗人群。其中,心血管疾病、神经系统疾病、肿瘤、麻醉、护理等专业质控中心实现地市级全覆盖,并延伸至50%以上县域。全国纳入单病种管理的病种数量不少于100个,发布年度省级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的省份不少于20个,各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按年度发布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。